關于Delphi 2005,我一度誤解了它的開發代號DiamondBack的意思。那時候的理解是“鑽石回來了”,就是說這個産品會讓人想起Borland從前那些優秀的IDE來——當然不只是我,很多Delphi社區的人士都不理解這個開發代號——而實際上這是一種蛇的名字。但是Delphi 2005確實是我想象中的那塊鑽石。你可以照著Delphi 2005 Reviewer's Guide的指引去一項一項試用Delphi 2005的新功能,類似重構和SyncEdit之類的小功能確實是很貼心很好用的(除了loading還是很慢,而且需要你打很多補丁)。當然,這是Borland又一次采用年號來命名新産品(本來大家以爲會叫作Delphi 9)。
很多用戶至今只怕都沒有看過上面提及的Delphi 2005 Reviewer's Guide,所以據我所知不知道SyncEdit爲何物的人士不占少數。爲什麽呢?
1. 這本手冊是由非Borland人士完成的,而且沒有納入到Delphi 2005的幫助文件中。
2. 大概所有的IDE新特性演示都放在了Borland Conference上面,卻沒有在BDNtv上面放上錄像。Delphi 2006的時候就有相關的錄像可下載觀看,可見後來Borland還是吸取了教訓。詳情請看後面的章節。
Danny Thorpe似乎已經流露出了退出的意思,據說沒有操刀這一版編譯器的編碼。不過,新的編譯器還是實現了代碼Inline和for in循環之類提高執行效率的改進,並且這一改進同時出現在Win32和.NET兩個編譯器上面。作爲Delphi 5/6/7的用戶,這時爲了追求效率而升級應該是比較合適的,但是事實是升級人數依然有限。
delphi 2005擁有Delphi for Win32,Delphi for .NET以及C#三重個性,算得上臃腫不堪了。特別是對于我這樣遊走于Delphi Win32,Delphi for .NET和C#三種個性之間的人來說,啓動龐大的IDE就是對自己古舊電腦的折磨。不過當我將機器內存從256M升級到768M之後,這一問題就不那麽明顯了。因此,我也得出一個結論,Borland産品那時候的定位就是賣給企業級的用戶,普通的個體用戶根本就不在其考慮之中。
Delphi 2005的補丁也算得上豐富,除了官方三個升級包之外,還有Allen Bauer博客上不那麽官方的好幾個——這也算是後來Delphi 2006一大堆Hotfix補丁的一點預兆了。總之經過這麽多努力,Delphi 2005的IDE可以說達到了及格水平。
ECO II再一次成爲了亮點,這個版本不僅加強了對于WinForms開發的支持,甚至支持WebForms(ASP.NET)的開發。可是相關的資料一點也沒有增加。所以同流行的Hibernate和Rails相比,ECO還處于“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