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马未都说收藏(典藏套装全5册——文物里面有文化,收藏大家说收藏):家具篇、陶瓷篇(上)、陶瓷篇(下)、玉器篇、杂项篇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马未都说收藏(典藏套装全5册——文物里面有文化,收藏大家说收藏):家具篇、陶瓷篇(上)、陶瓷篇(下)、玉器篇、杂项篇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收藏/鉴赏,收藏百科,

作者: 马未都 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字数:版次:页数: 全五册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106639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收藏大家说收藏,文物里面有文化。

本书以作者在百家讲坛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内容更丰富,更全面。

本书卖点:

1、马未都,2007年百家讲坛金牌主讲人,再创收视率新高,是百家讲坛2008年力推的重量级主讲人。

2、创办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十余载,堪称当代收藏大家,见识广博,所讲有理有据有趣。

3、本书不同于市面上大多数收藏书强调收藏的市场价值,而是着力于收藏的文化,并引导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中国玉文化的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共10章,详细介绍了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隋唐、宋代、辽、金、元、明代、清代玉器,并从历史、文化以及技术方面对玉做一总结,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玉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15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增色不少。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马未都说收藏》系列共4本,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收藏文化的系列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家具篇”共10章,既有对家具收藏史、家具用材、家具辨伪、家具沿革等层面所做的宏观把握,亦包括对中国传统家具中交椅、床榻、椅凳、桌案、柜架、屏几等具体物件的微观阐释,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100余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本书增色不少。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已做关于中国陶瓷艺术的12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2章,既对陶瓷及陶瓷历史等层面做了宏观描述,也对历代名窑,以及宋、元、明等朝代瓷器做了微观阐释。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陶瓷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150余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增色不少。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已做关于中国陶瓷艺术的12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2章,既对陶瓷及陶瓷历史等层面做了宏观描述,也对历代名窑,以及宋、元、明等朝代瓷器做了微观阐释。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陶瓷艺术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150余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增色不少。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支》栏目坚持“《百家讲坛》,论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才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马未都说收藏》系根据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所做关于杂项的11期讲座内容整理而成,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全书共11章,详细介绍了漆器、镶嵌艺术、竹雕艺术、名贵材质雕刻、明清铜器、景泰蓝、鼻烟壶,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读者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作者精心选配的近300幅相关图片,更是起到锦上添花之功,为《马未都说收藏》增色不少。

作者简介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此外,他还撰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其中,《中国古代门窗》一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创建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设有家具馆、陶瓷馆、工艺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和多功能馆七个展馆。

目录

家具篇

自序

第一讲盛世收藏—历史

第二讲床前明月—交椅

第三讲一榻清风—床榻

第四讲正襟危坐—椅凳

第五讲拍案惊奇—桌案

第六讲藏器待时—柜架

第七讲别具匠心—屏几

第八讲魏紫姚黄—用材

第九讲博物洽闻—辨伪

第十讲随方制象—沿革

后记

陶瓷篇

第一讲 陶瓷文明 曙光初现——陶器诞生

第二讲 变土为金 独步天下——早期瓷器

第三讲 寥若晨星 珍如拱璧——汝窑

第四讲 高山仰止 卓越千古——官窑 哥窑

第五讲 云蒸霞蔚 如冰类雪——钧窑 定窑

第六讲 和光同尘 分外妖娆——宋代北方民窑

第七讲 仪态万方 分庭抗礼——宋代南方民窑

第八讲 马背驰骋 独树一帜——辽、金、西夏、元瓷器

第九讲 一统江山 君临天下——元青花

第十讲 苏麻离青 深入胎骨——明早期青花

第十一讲 各领风骚 谋求变化——明中期青花

第十二讲 火光炸天 四时雷电——明晚期青花

第十三讲 晕染江山 墨分五色——过渡期及清早期青花

第十四讲 规矩方圆 熟能生巧——清中期青花

第十五讲 夕阳余晖 晚霞如画——清中晚期及民国青花

第十六讲 旭日初升 渐入佳境——釉里红

第十七讲 日升月恒 皇天后土——颜色釉(上)

第十八讲 雨后霁霞 春来江水——颜色釉(下)

第十九讲 五色斑斓 多彩绚丽——五彩

第二十讲 淡雅宜人 争雄斗艳——斗彩

第二十一讲 瑰丽奇珍 皇家风范——珐琅彩

第二十二讲 疏影暗香 繁花似锦——粉彩

第二十三讲 瓷器外销 东风西渐——外销瓷

第二四讲 窑火千年 臻于化境——陶瓷的境界

后记

玉器篇

杂项篇

书摘插图

家具篇

第一讲盛世收藏—历史

每到周六的早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北京市有两个地方万头攒动。一个是天安门广场,大家都在举头看升国旗;一个是潘家园市场,大家都在低头寻国宝。这就是我们今天收藏的现实情况,每个人都希望从我们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中,捡到自己心爱的东西。

但过去不是这样。我小时候,看到的景象都是破坏文物。在我11岁的时候,“文革”刚开始,大量文物遭到破坏。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我们家后面有一个下水道堵了,我们都去看,结果从下水道里掏出来一个鎏金佛,当时说是金佛。那时所有人都把家里价值连城的古董扔掉,说是“破四旧”,扔掉以后心里就踏实了,认为安全了。

那是我们历史上不堪回首的一段岁月。但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每一个人都开始关注自己的文化,关注自己的灿烂文明。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现状。

五次收藏热

收藏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积累财富、积累知识的过程。人类最早的收藏就是积累的财富,是什么呢?粮食,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当我们的衣食解决以后,我们才注重精神的需求,这时文化标识的东西对我们每个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古代收藏热跟今天有所不同。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收藏热,统计起来大约有五次: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晚明时期;第三次是大家熟知的康乾盛世;第四次是晚清到民国初期;第五次就是今天。今天的收藏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它给我们带来的愉悦。

收藏热的特征

收藏热的形成,必须要具备几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官方的提倡和默许。比如北宋末期宣和年间,伟大而窝囊的皇帝宋徽宗非常提倡收藏,他首先成立了国家画院,自己任画院院长—一个皇帝亲任画院院长!他网罗天下所有顶级画家聚集到他的门下,为他作画,编辑《宣和画谱》。官方的提倡是收藏热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今天,官方也提倡。比如央视有《鉴宝》栏目,每个博物馆都不停地推出各种各样的文物展览。这些在我年幼的时候,都不可能看到。

再有就是国家对文物的收购。这些年,国家用重金买下很多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文物,收归国有。比如故宫博物院在1995年,斥资将近2000万元人民币,买了一张北宋的画,张先《十咏图》。这张画早年从故宫流出去,现又收归故宫。2002年,财政部又斥资将近3000万元人民币,买了米芾著名的《研山铭》,收归国有。这些都表明国家的许可或者说提倡的态度。

第二个特征是出版物集中。今天能够看到的所有有关文物的出版物,都是在收藏热时期出现的,包括北宋、晚明、乾隆时期、晚清和我们现在。

我喜欢收藏的时候,先喜欢的是陶瓷。当时全国有关陶瓷的书就两本,一本是中国硅酸盐学会编的《中国陶瓷史》,一本就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今天完全不同了,如果喜欢收藏,不管哪个门类,你去书店,五花八门的书,所有资讯都可以很轻易地查到。我喜欢陶瓷收藏的时候,是查不到的。

出版物集中也是收藏热的集中体现。比如宣和时期的《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宣和博古图》,这些都是北宋时期的著作。晚明时期,有一个文学家,也是画家,叫文震亨,是文徵明的曾孙。他写了一本关于鉴赏收藏的书《长物志》。长,在古音中念“丈”,“家无长物,诗书自乐”。“长物”,指多余的东西,是自谦的说法。古人把一些很贵重的东西,说成是一种人生多余的东西,就叫长物。那么乾隆时期,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为了编辑天下所有他收藏过的名画,编出一本书叫《石渠宝笈》。还有《西清古鉴》,也是乾隆时期编的书。晚清就更不用说了。民国初期有一个人叫赵汝珍,写了一本《古玩指南》,这是给所有收藏的人看的一本收藏手册。

以上这些都说明出版这类书,一定是收藏热的时期。

第三个特征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就是摹古和作赝成风。

摹古是君子坦荡荡:我模仿前朝的成就。我以我现实的力量,来达到古人曾经达到的一个高度。比如乾隆皇帝,他最愿意做的就是这件事。乾隆很多瓷器的落款就写着“大清乾隆仿古”,他写得很清楚:仿古。当然,也有一部分不写,他就要以自己的能力达到古人的高度,让你真假莫辨。作赝的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它是为了欺世。今天很多搞收藏的人都被作赝,简单说就是作伪、作假,给苦恼着。每个人拿到东西以后想的第一件事,就是它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都苦恼这件事。这就是作赝成风,也是收藏热的一个标志。

今天摹古市场非常多,比如全国各地家具市场大量的仿古家具出现,告诉你就是仿的,用很好的木头做出来,跟古代的样子一样,希望你的家里改变一下气氛,从西式的样子变成中式的样子,这是君子坦荡荡的行为。我觉得这也是收藏热的一个标志,在实物表达上的一种方式。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作伪地有这么几个:作画,作古玉,主要是苏州。过去一说这画是“苏州片”,什么意思呢?就是苏州这个地方作的伪。北京在晚清到民国初期的时候有一个作伪画的地方,它在哪儿呢?就在鼓楼前面,后门桥那个地方。所以,有的行家一打开这幅画,就说是“后门造”,就是后门桥作的伪。我们今天作伪比较严重的地区,比如陶器就是河南,玉器是安徽,青铜多出自西安、洛阳;这些都是作伪的集中地,但是不表明其他地方不作伪。我想今天的陶瓷摹古作伪最高产地一定是景德镇,那里聚集了天下所有的能工巧匠。

最后一个特征就是市场繁荣。北宋、晚明、康乾盛世、晚清到民国初年以及今天,这五个时期都是市场非常繁荣的时期。

我看了央视播出的一条新闻,说我国现在有7000万收藏爱好者,7000万人,这是非常庞大、非常了不起的一个数字。

第一次收藏热:北宋

我们了解了古代的收藏热,会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唐代以前没有收藏热呢?唐代是有人收藏,唐太宗啊!但我们要知道,那是皇帝的收藏,它不会反映到民间。唐代社会,它的文化是开放型的,它不是一种收敛型的社会。我们今天的文化是在宋代以后才定型的。从史学家的角度看,宋代的文化是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一千年的一种基础文化,程朱理学规范了中国人生活的准则。宋代以前,古人的生活跟今天有很大的不同;宋到明这一个时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的变化。

宋代是一个收敛型的社会,对文化有一种聚集的想法,收藏热就形成了。尤其有了宋徽宗这样一个皇帝。这个皇帝政治上碌碌无为,艺术上却非常有造诣。他创造了一种非常漂亮的书体,叫做“瘦金体”。创造一种书体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到了宋朝。我们知道,所有法书作品在宋代以前就定型了,无论你怎么写,都很难超越这些字体。宋徽宗作为一个皇帝,酷爱艺术,他所创造的瘦金体,我们今天去博物馆就可以看到。

宋代的统治者,标榜自己以文治天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他为什么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呢?是因为他觉得这个社会不能靠武力解决问题。宋朝的版图比较小,尤其到了南宋,版图变得非常小,大概不足我们现在国土的五分之一,就是江南这几个省。但是请大家注意,宋代的享国时间却是历史上最长的。

我们从史学的角度去考察,时间最长的朝代我们一般都说是汉朝,但是汉朝中间有王莽割断了14年。宋代没有被割断,尽管迁都了,但南宋延续了北宋,时间没有割断,长达319年。而大唐只有289年,明朝只有276年,清朝只有267年。如果我们承认汉代被王莽割断这个史实的话,那么西汉只有214年,东汉只有195年。300年,对中国所有的朝代都是大限。

只有宋代,这样一个看似软弱的朝代,以一个非常丰富而柔弱的文化,撑住了这个300年的大限。这就是我们要对它的文化重新审视的一个原因。典型的说法就是以柔克刚。它对我们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我们的行为准则有着巨大的影响。

宋徽宗很喜欢画画,他画了很多花鸟画。当然从鉴定的角度上讲,有的专家认为有的画是代笔,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画确实是他本人所为。比如,在2002年,嘉德拍卖会上拍了一幅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画的是花鸟,表明宋代人的一种追求,表明皇上心里的一个乐趣。画画得非常细致,都是花鸟。这幅画当时拍了2300万人民币,加上佣金是2530万。这幅画在国外流落了多年,终于回到祖国进行拍卖。但不幸的是,又被外国人买走了,在我们家门口晃了我们一下,没有真正回到祖国的怀抱,和我们照了一面,又被别人抱走了。

这幅画是2002年世界上最贵的一幅中国画了。在拍卖之前,有一个老者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跟我说:“马先生,我非常喜欢那幅画,那是我终生梦寐以求的一幅画,这次我想倾我全部的力量把它买回来,你看行吗?”我说:“当然行,买回来当然是个好事了。”

我们当时都不知道它能拍到多高,保守的估计,1000万是个大限。结果在拍场上,他一直在观看,在叫价到1300万的时候,他伸了一下手,然后很快就被人盖过去了,他没有能力把这幅画收回祖国来。拍完以后他跟我说:“虽没买到,但我很高兴,我终于拥有了它一秒钟。”因为他在1300万的时候一举手,那个瞬间是属于他的。如果没有任何人出钱了,这幅画就归他所有了。但不幸的是还有别人在出价,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短暂的喜悦和深深的无奈。

这就是宋徽宗所创造的一种文化,他自己不能想象。他是一个受尽屈辱的皇帝,中国皇帝像他那样受尽屈辱的,就他一人。但是他留下了如此辉煌的艺术品,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向往并引以为自豪的文化。

第二次收藏热:晚明

再看晚明,一个文化非常繁荣的时期。史书上记载说嘉靖、万历时期由于皇帝不上朝,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其实社会还有另外一面,就是当时的经济富足,我们可以用实物来证实。比如我们知道的话本小说,嘉靖时期是《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发行;到了万历时期,《西游记》、《金瓶梅》这些作品都在发行;像“三言”、“二拍”,大量话本小说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有崇祯朝的《天工开物》。西方人对中国忽视《天工开物》还表示不解,说皇帝是不是没看过这样的书啊?这样重要的科学著作,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引起资本主义革命呢?

英国有一个科技史学家李约瑟,他有一道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他问:资本主义革命,就是工业化的革命,为什么没在发达的中国产生?原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当时不注重无形资产,不注重知识产权。晚明时期,大量知识分子、上层社会追求生活的奢靡,商品跟着就出现了。比如我们知道时大彬的紫砂、江千里的螺钿、黄应光的版刻、方于鲁的制墨、陆子冈的治玉、张鸣岐的手炉,等等。这些手工业品都是署个人名款,充斥整个市场。今天统计,署着“张鸣岐”款的手炉,大概有4万件存世。一个人不可能制造出这么多的手炉!只能说明他的人名已经变成一个品牌。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出现了一个特征,就是品牌意识。我们熟悉的品牌都是个人名。我们今天知道的西方的著名品牌基本上都是人名。比如服装有范思哲、阿玛尼,汽车有丰田、福特、奔驰,还有波音飞机,路易威登的包,这些都是人名,跟我们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品牌意识一模一样。但不幸的是,这个品牌进入清朝后,叫做“大清康熙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到解放以后,叫做“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不再注重品牌。

我们刚解放的时候,由于要向西方各国出口,没有商标是不能出口的,所以我们被迫出了一些品牌,叫什么“天坛”、“东风”、“解放”、“红旗”、“蓝天”、“白云”,都找不着调的事儿写在上头,当成一个品牌。问题是蓝天、白云都不为此事负责,梅赛德斯奔驰却能为此事负责。这就是对品牌意识的淡漠,对无形资产的淡漠的一个史实。

同光中兴时期,资本主义第二次萌芽,中国人的品牌意识又出现了。接受第一次被扼杀的教训,这次的品牌叫什么呢?叫外号。比如我们都知道的狗不理包子、王麻子剪刀、葡萄常、泥人张、烤肉宛,姓名都说一半儿。所以,中国的品牌在资本主义的第二次萌芽时期,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品牌都是半拉人名,羞羞答答。

第三次用人名作为品牌的第一个人是李宁。他拿完世界冠军退役以后,创造了一个品牌,叫做“李宁”牌。我有一次去王府井利生体育用品商店,不幸看到这一幕:那时候李宁的牌子刚上市,很多人不适应。售货员给一个人介绍,说这是新牌子,叫李宁牌。那个人愣着,看了半天,说:“我身上怎么能绣一个他的名字啊?”他是这个概念:我的身上不能有别人的名字。但是他不知道,他穿的皮尔卡丹的西服,也是别人的名字。

这就是那道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资本主义未在中国诞生的一个基础原因:中国人不大注重无形的东西,不注重个人创造。而资本主义的一个特征就是注重个人创造,要把个人无形的东西变成有形的资产,这才能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

第三次收藏热:康乾盛世

中国第三次收藏热是康乾盛世,这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段盛世,长达一百年。可以说,整个18世纪,从1700年到1800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康乾盛世的产生,我觉得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康熙皇帝的伟大和英明。康熙,一个极易吸收外来文化的皇帝。这个文化不仅仅是汉文化,还包括西方文化。他请来大量西方老师来教他几何、天文、机械。我查了一下,他学过静力学,我们一般人今天都不学这样的学问。康熙是一个非常开明的皇帝,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要成为一个全能的皇帝,他做到了这一点。他也影响了后来的雍正、乾隆,使这一百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百年。

到了他儿子,就是雍正这一代。雍正是一个非常勤勉的皇帝,他批过4万多份奏折,这些奏折至今在国家档案馆里保存。雍正在位十三年,平均每天至少要御批10件奏折,最少时要写一个字:览;最长的洋洋万言。

我们都知道,用毛笔写字,不停地写,写一万个字大约需要两天时间。用钢笔写,写得快的人大概一天可以写一万字,毛笔写得要慢。这样勤勉的皇帝,他的政务非常繁忙。雍正跟他的父亲,跟他的儿子都不能比,他没有下过江南。他处在清朝康乾盛世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他要整顿吏治,要改革康熙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所以他就没舍得出门。

那么,雍正怎么去减压呢?他对艺术品有要求。在中国历代皇帝里,雍正对艺术品的要求最为具体。比如,史料记载,雍正七年(1729)四月十三日,太监刘希文交来成窑五彩磁罐一件,无盖。我们将来讲瓷器的时候会讲到这一点。成窑五彩,就是后来的斗彩。就是太监交来的这件斗彩,没有盖。皇上就下旨:“着做木样呈览。钦此。”意思是你先做一个木头盖,画好了给我瞧瞧。

隔了一周,二十日的时候,木样就做好了,画了五彩木样一件呈览,拿给皇上看。皇上又说:“将此罐交年希尧添一盖,照此样烧造几件。原样花纹不甚好,可说与年希尧往细里改画。钦此。”皇上说的太具体了,说照着这样给我做几个。原先这个画得还粗了点儿,你给我再画得细点儿。

年希尧是雍正时期的重臣,他受他弟弟年羹尧的牵连,被罢免过。罢免的第二年,就是雍正四年,重新起用,所以他干活非常认真。

像这样的史实,记载了一个皇帝在艺术上的要求,这个要求一定得传达到下面。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雍正这一朝的瓷器,非常精美。清代瓷器的高价,很多都是雍正一朝所创造。

……

马未都说收藏(典藏套装全5册——文物里面有文化,收藏大家说收藏):家具篇、陶瓷篇(上)、陶瓷篇(下)、玉器篇、杂项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文心雕龙辞典
神鞭(DVD)
新思维:学前练习数学1
化书——道教典籍选刊
新思维:学前练习拼音2
新思维:学前练习拼音1
绅宝-高档绣花烫金婚庆床裙六件套(情缘牡丹)送赠品
新思维:学前练习写字2
绅宝-高档绣花烫金婚庆床裙六件套(玫瑰之恋)送赠品
新思维:学前练习写字1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