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美国货币史(1867-1960)(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美国货币史(1867-1960)(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经济,金融投资,货币、通货膨胀,
  品牌: 米尔顿·弗里德曼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68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730114749X/9787301147498

·条形码:9787301147498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美国货币史(1867——1960)》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

《美国货币史(1867——1960)》被公认为是弗里德曼的影响最为深远和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20世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是经济学者不可或缺的研究参考文献,而且对于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理解全球金融动荡及其政策走向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货币主义理论创立者,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安娜·雅各布森·施瓦茨(Anna Jacobson Schwartz,1915—),美国经济史学家,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高级研究员。

译者简介:

巴曙松,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还担任中国证监会基金评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考试委员会专家、招商银行博士后流动站指导专家。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等职务。在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并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先后获“中国基金业10年特别贡献奖”(2008年3月)、“地方金融贡献奖”(2008年8月),被评为《南方人物周刊》魅力五十人——睿智之魅。2007年4月起,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经济部副部长。

媒体推荐《美国货币史》改变了有关大萧条的争论。这部为所有宏观经济学家所熟知的著作,详细考察了美国货币存量的变化——无论是当局的主观货币政策所致,还是银行体系变化等非个人力量所致——与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变化的关系。本书的主要目标是探究近一个世纪以来货币力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伯南克(Ben Bernanke),美联储主席

本书将难以计数的事件巧妙完美地融合在货币制度、法规、政策、人物和政治的历史演进中,叙述引人入胜,并以清晰的写作手法跃然纸上……本书将成为货币研究领域少有的名留青史的著作之一。

——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美国货币史》是一个著名的、长期的历史性和经济性学识的成功。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运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把90多年的繁杂的、多变的经济史组织成一幅条理清晰的画面,在这里,主要的事件因为其原因已被确认而变得很容易理解。这幅画面与我们的直觉是一致的: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大萧条是一次本不应当发生的事件,它是一场可以避免的灾难。

——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 Lucas),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这部著作必将为经济学家们所推崇。本书注定从一开始就成为经典,而不是逐步被认可的经典。这部鸿篇巨制耗费了巨大的工作量,作者们倾尽全力地描写一个世纪以来的美国货币史,并且没有被他们所考察的烦琐的细节所迷惑。全书充满了原创性和学术性,并有其他很多使之成为“经典”的因素。所有这些都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阿兰·梅尔策(Allan H. Meltzer),著名经济学家

对于上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从货币理论上分析得最为透彻的经典著作应首推弗里德曼和施瓦茨的《美国货币史》。因此,在这次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海啸”发生之时,读者可以从这本书的分析脉络中找到指导当前美联储和全球央行应对之策理论的蛛丝马迹,就毫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林毅夫,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编辑推荐“《大衰退》的全版译本,弗里德曼经典巨著,中译本首次授权出版”

《美国货币史(1867——1960)》看点:

1. 经济学大师的经典巨著。弗里德曼为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美国货币史(1867——1960)》是他的成名之作,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2. 《美国货币史(1867——1960)》是对美国1929-1933年的“大萧条”分析得最为透彻的一《美国货币史(1867——1960)》。而当前日益严重的美国金融危机与“大萧条”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性。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日益深化、波及全球的大背景下,《美国货币史(1867——1960)》中文版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

3. 尽管《美国货币史(1867——1960)》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它是写给普通人看的。书中使用了大量的事例和生动的类比,确保“门外汉”也能读懂,这也是《美国货币史(1867——1960)》有潜力成为一本学术畅销书的原因。

4. 译者巴曙松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号召力,经常为国内多家银行、基金、证券、保险公司进行培训,已在各种场合帮我们宣传此书,从而为我社的营销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读者对象:

1. 金融机构(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

2. 各级政府机构的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

3. 广大高校教师、研究生;

4. 对金融危机和美国经济史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绿钞时期

2.1 1867年货币存量的构成

2.2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2.3 恢复铸币的政治斗争

2.4 影响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2.5 与绿钞时期相联系的几个特殊问题

2.6 总结

第3章 银元政治和价格长期下降(1879-1897)

3.1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3.2 银元政治

3.3 导致货币存量改变的因素

第4章 黄金通胀和银行改革(1897-1914)

4.1 经济复苏时期(1897-1902)

4.2 相对稳定增长时期(1903-1907)

4.3 1907年的银行业危机

4.4 支付限制解除后的银行改革

4.5 后危机时代(1908-1914)

4.6 货币存量数学意义上的变动

4.7 回顾比较

第5章 联邦储备体系的初期(1914-1921)

5.1 货币和银行结构的改变

5.2 战时和战后的通货膨胀

5.3 1920-1921年的衰退

第6章 联邦储备体系的发展期(1921-1929)

6.1 货币、收入、价格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发展历程

6.2 商业银行运营的变化

6.3 货币政策的发展

6.4 影响货币存量的因素

6.5 总结

第7章 大萧条时期(1929-1933)

7.1 货币、收入、价格、速度和利率的发展历程

7.2 引起货币存量变动的因素

7.3 银行倒闭

7.4 大萧条的国际特征

7.5 货币政策的发展

7.6 其他可选政策

7.7 为何货币政策如此无能

第8章 新政时期银行结构和货币本位的变化

8.1 银行结构的变化

8.2 货币本位制度的变化

第9章 周期性变动(1933-1941)

9.1 货币、收入、价格和流通速度的变化

9.2 引起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9.3 基础货币的变动

9.4 联邦储备政策

9.5 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变动

9.6 1937年紧缩及随后复苏过程中货币性因素的角色

第10章 二战时期的通货膨胀

10.1 美国中立时期(1939年9月-1941年11月)

10.2 二战赤字时代(1941年12月-1946年1月)

10.3 战争结束到价格高峰(1945年8月-1948年8月)

10.4 收支余额

第11章 货币政策的复苏(1948-1960)

11.1 货币、收入、价格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

11.2 导致货币存量变化的因素

11.3 货币政策的发展

11.4 为什么货币存量保持稳定增长

第12章 战后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12.1 替代资产收益率的变化

12.2 货币替代物的发展

12.3 以上考虑因素的综合效果

12.4 稳定性预期

第13章 总论

13.1 货币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2 货币关系的稳定性

13.3 货币方面变动的独立性

13.4 表象的欺骗性

附录A 基本表格

附录B 名义货币存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理事评论

主题词索引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书的由来,起源于十多年前我们中的一员与已故的沃尔特·斯图尔特的一次谈话。谈话的内容是如何对商业周期中的货币因素进行统计研究(这是当时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所作的关于经济周期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斯图尔特强调最好将美国内战之后的货币发展情况加以“分析性描述”(analytical narrative),以作为统计研究的背景,同时也指出有关“描述”的资料在当时并不容易获得,但是这种“分析性描述”会在数据之外为分析增加更为需要的视角。

他的建议使我们在原计划的专题报告中,增加了一章来描述货币存量的历史背景。这一章是在我们已经完成其余章节的第一稿之后才开始着手撰写的,但是它的确显示出了自己的生命力。由开始的一章变为两章,然后成为独立的一部分,现在已独立成书。虽然本书与统计分析各自单独成书,但是本书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本书所使用的一些统计数据在即将出版的姊妹篇《美国货币存量的趋势和周期,1867—1960》中有全面的解释(后者成稿在前,但是付印在后)。当我们修订《美国货币存量的趋势和周期,1867—1960》一书时,斯图尔特具有先见性的建议一次义一次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遵嘱所增加的对货币史的描述对我们所做的统计分析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对货币因素的周期性的兴趣,起源于它对商业周期的研究。与当前研究直接相关的最早研究成果是1947年出版的关于货币和库存现金的技术论文第4号(1947)。该书所作的估算,虽然目前已经被取代,但是它是货币序列研究的第一步,这些内容构成了本书以及Phillip cagan即将出版的《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和影响,1875—1955》一书中有关统汁的主体部分。一些早期的成果发表在两篇关于货币需求的不定期出版物上,以及一篇关于插值计算方法呵能存在的问题的技术性

文摘插图:

美国货币史(1867-1960)(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6.3.3关于通过“直接施压”控制投机行为的争议

股票市场的繁荣导致丁联邦储备体系内部严重的政策分歧,人们往往过于简单地将此总结为联邦储备委员会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之间的分歧。1928—1929年联邦储备委员会与纽约储备银行之间的争议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后期,当时联邦储备委员会在财政部的指示下拒绝批准提高贴现率,相反,委员会要求纽约储备银行通过“直接施压”(1929年及后来年度报告中的用语)来防止成员银行的过度借贷(见第5章)。这一问题在1925年10月再次被提出,当时waltei W.steart作为《第十个年度报告》的起草者,出人意料地倡导直接施压。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总裁Strong并不赞同,他指出直接施压在纽约不会奏效,除非联邦储备银行拒绝为进行投机性借贷的银行提供贴现,这样就意味着信贷的定量配给,而“信贷的定量配给将会是灾难性的”。1928年5月,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经济学家Adolph Miller召集了纽约各大银行的总裁们并警告其必须减少投机活动,尽管几个月后他自己也不再赞同这样的警告。

联邦储备委员会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都认为,证券投机行为是其担忧的根源。两者的分歧在于,对于旨在引导银行减少投机性信贷量的“定性”控制技术,它们的要求不同。《第十个年度报告》的“信贷政策指引”部分强调了对联邦储备信贷的最终用途进行控制是行不通的,其他的报告也反复重申这一观点。然而,联邦储备委员会认为,直接施压是限制投机性信贷,同时又不会过度限制生产性信贷的一种可行手段,而能够有效限制投机行为的提高贴现率或公开市场卖出总体上对商业活动过于苛刻。毫无疑问,联邦储备委员会之所以不同意提高贴现率,一定程度上是由于1920—1921年通货紧缩期间体系受到了猛烈抨击。直到1929年8月,联邦储备委员会才最终允许纽约储备银行提高其贴现率,但纽约储备银行认为那时采取行动为时已晚。

后记在2006年底向北京大学出版社提交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的经典巨著《美国货币史》的译稿时,全球金融市场还一片繁荣,中国股市也同样处于一个空前的大牛市的中场。那个时候,阅读和翻译《美国货币史》更多的是看重这本经典著作所具有的对金融理论史的怀旧和总结,以及对经济史进行跟踪研究的价值。

两年之后,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完成了相关的编辑校订程序,即将正式将该书付梓之时,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从华尔街迅速扩散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从纽约、伦敦到香港、上海,环球同此凉热,大家都把这次金融危机称为“金融海啸”,都沿用格林斯潘先生等对于此次危机的判断——“百年一遇”。

既然是百年一遇,自然只有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可以媲美;而对于“大萧条”,从金融方面分析得最为透彻的经典著作,大概应首推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r。

在百年一遇的危机面前,人们必然会像在此前的多次危机中一样,感到迷茫、困惑,在这个时期往往也空前关注历史的分析与比较,试图从历史的比较中寻找方向感。全球的资产管理行业在危机中似乎也都呈现出一个有趣的类似特点:在大牛市中,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往往是_卜分年轻、新锐、激进的专业人上,因为只有这些精英人士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攫取牛市中的最大利润;而在大的调整时期,全球资产管理行业最受欢迎的,则往往是经历了多次市场波动的资深专业投资家,因为他们在_人的动荡中更具有历史感和方向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待人有道(实战版)
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2
消失的地平线+英文版(套装共2册)(一力文库)
凤囚凰(套装上中册)
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第1~4卷)(套装共4册)
小学生作文好词好句好段(全能宝典)(波波乌作文宝典)
最新小学生名校作文1000篇(波波乌作文大宝库系列)
读库0806
无敌小老婆2
雨天的棉花糖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